《易小傳》共六卷,宋沈該著。此書以正體發明爻象之旨,以變體擬議變動之意,以求合于觀象玩辭,觀變玩占之義。其論占全用《春秋左氏傳》中的筮例,與當時言《易》者不主程頤,則宗邵雍之風大異。陳振孫《書錄解題》稱,又有《系辭補注》十余則,附于卷末。今本不見,已佚。《通志堂經解本》。此書不主程頤“義理”之說,亦不取邵雍“圖書”之說,唯發爻象、變動之義,頗采《左傳》筮例以為論證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:沈該“紹興中官至左仆射、兼修國史,故宋人稱是書為《沈丞相易傳》。嘗剳進于朝,高宗降敕褒諭,尤稱其每卦后之論。其書以正體發明爻象之旨,以變體擬議變動之意,以求合于觀象玩辭、觀變玩占之義。
沈該,字守約,吳興(今浙江省湖州市)人,南宋紹興間任職禮部侍郎,出知夔州,召還,除參知政事,進左仆射,以老請罷,以觀文殿大學士奉祠。
史書記載
南宋湖州吳興(今浙江湖州)人,字守約。第進士。紹興間為禮部侍郎,出知夔州。二十五年(1155)召還,為參知政事。次年,進左仆射、同平章事。二十九年,以老請罷,提舉洞霄宮。精于《易》。著有《易小傳》。沈該以吏部郎中入對,言蜀民二稅監酒茶額之弊,上納其言。除太常少卿,假禮部侍郎充賀金正旦使。金將敗盟,詰秦檜存亡,及關、陜買馬非約,道夫隨事折之。使還,擢權禮部侍郎。上曰:“卿自小官已為朕知,第趙鼎與張浚相失后,蜀士仕于朝者,皆為沮抑。繼自今有所見,可數求對。”兼侍講,奏敵有窺江、淮意。上曰:“朝廷待之甚厚,彼以何名為兵端?”道夫曰:“彼金人身弒其父兄而奪其位,興兵豈問有名,臣愿預為之圖。”宰相沈該不以為慮,道夫每進對,輒言武事,該疑其引用張浚,忌之。道夫不自安。請出,除知綿州,致仕,卒,年六十六歲。
著作記載
沈該精于易經,嘗撰小傳六卷上之,高宗降詔褒美,有文集五十卷。見王德毅,昌彼得等編,頁六八二。《通志堂經解》本。此書不主程頤“義理”之說,亦不取邵雍“圖書”之說,唯發爻象、變動之義,頗采《左傳》筮例以為論證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;“(沈該)紹興中官至左仆射、兼修國史,故宋人稱是書為《沈丞相易傳》。
嘗剖進于朝,高宗降敕褒論,尤稱其每卦后之論。其書以正體發明爻象之旨,以變體擬議變動之意,以求合于觀象玩辭、觀變玩占之義。其占則全用《春秋左傳》所載筮例,如蔡墨所謂《乾》之《姤》曰‘潛龍勿用’、其《同人》曰‘見龍在田’者。林至作《易裨傳》,頗以該說為拘攣。蓋南渡以后,言《易》者不主程氏之理,即主邵氏之數,而該獨考究遺經,談三代以來之占法,違時異尚,其見排于至因宜。然《左氏》去古未遠,所記卜筮,多在孔子之前,孔子贊《易》,未聞一斥其謬,毋乃太卜所掌周公以來之舊法,或在此不在彼乎?陳振孫《書錄解題》稱該又有《系辭補注》十余則,附于卷末。今本無之,蓋已久佚矣。”按,今存祁氏淡生堂抄本《易小傳》(有清沈復桀、張鈞衡所作《跋》兩篇),其末附《系辭補注》一卷,似屬完帙。
【臣】等謹案:《易小傳》六卷,宋沈該撰。該字守約,一作元約,未詳孰是。吳興人,登嘉王榜進士,紹興中官至左僕射兼修國史,故宋人稱是書為沈丞相易傳。嘗劄進於朝,高宗降勅褒諭,尤稱其每卦後之論。其書以正體發明爻象之旨,以變體擬議變動之意,以求合於觀象玩詞、觀變玩占之義。其占則全用春秋左傳所載筮例,如蔡墨所謂乾之姤曰潛龍勿用,其同人曰見龍在田者。林至作易禆傳,頗以該說為拘攣。蓋南渡以後,言易者不主程氏之理,即主邵氏之數,而該獨考究遺經,談三代以來之占法,違時異尚,其見排於至固宜。然左氏去古未遠,所記卜筮多在孔子之
前孔子贊易,未聞一斥其謬。母乃太卜所掌,周公以來之舊法,或在此不在彼乎?陳振孫書録解題稱該又有繋詞補註十餘則,附於卷末,今本無之,蓋已久佚矣。
乾隆四十二年八月恭校上。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0冊?經部04?易類
[宋]李杞撰《用易詳解》書籍介紹 《用易詳解》共十六卷。宋李杞撰。李杞字子才,號謙齋,眉山(今屬四川)人。生卒年及仕履皆不可考。宋代有三李杞,一為北宋人,官大理...
《周易象辭》·二十一卷、附《尋門馀論》·二卷、《圖書辨惑》·一卷(浙江巡撫采進本)四庫提要國朝黃宗炎撰。宗炎字晦木,馀姚人。宗羲之弟也。其說《易》力辟陳摶之學。...
[宋]方寔孫撰《淙山讀周易》點校說明 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9冊?經部13?易類 [宋]方寔孫撰《淙山...
〖古周易訂詁〗十六卷。明何楷撰。楷字玄子,福建漳州人。天啟五年(1625)進士,崇禎間遷工科給事中,唐王時為禮部尚書。博綜群書,尤邃于經學。著有《詩經世本古義》...
《仲氏易》書籍介紹 國朝毛奇齡撰。奇齡一名甡,字大可,號秋晴,一曰初晴。又以郡望稱西河,蕭山人。康熙己未以廩監生召試博學鴻詞,授檢討。初,奇齡之兄錫齡邃於《易》...
(清)李光地撰《周易通論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周易通論,易類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周易通論四卷,國朝李光地撰。光地字厚菴,安溪人,康熙庚戌進士,官至大學士,諡文貞...
書籍介紹 三卷,明高攀龍著。自序以為,其知易知,其能簡能, 易簡則天下之理得。故詮釋《易》義,每條不過數言。主旨以天下有非易之心,而無非心之易,故貴于學。學之所...
[宋]鄭汝諧撰《易翼傳》 [宋]鄭汝諧撰《易翼傳》書籍介紹 宋鄭汝諧撰。《周易》研究著作,二卷。一名《東谷先生易翼傳》、《東谷易翼傳》。宋程頤曾撰《易傳》,鄭汝...
[宋]張根撰《吳園周易解》 [宋]張根撰《吳園周易解》書籍介紹 九卷,宋張根著。書用王弼注本,詮釋主義理,不及象數,亦不言《河圖》、《洛書》。注文簡要。末附序語...
程迥,字可久,初家寧陵之沙隨,後徙餘姚,受經於嘉興聞人茂德,嚴陵喻樗。隆興元年舉進士,官德興縣丞,事跡具宋史儒林傳。宋史藝文志載,程迥著《古易占法》,《周易外編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