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代董真卿(生卒年不詳)解說《周易》的著作。15卷。以程、朱《易》說為主,匯集諸家之說,并附以自己的心得見解。
全書包括4部分:
①《經傳》,編次伏羲、文王、周公之經,而輔以孔子之傳。其無經可附之傳,則總附于六十四卦之后;
②《集解》,取程頤的《伊川易傳》、朱熹的《周易本義》夾注于經文之下;
③《附錄》,以程氏的《易說》、朱氏的《語錄》各續于傳文之后;
④《纂注》,取胡一桂的《纂疏》,而增以諸家之說,并各標姓氏,以示區別。如作者自有心得,亦附之于末。
胡氏《纂疏》,堅守朱學門戶,體例、釋文亦一從朱熹。真卿雖受學胡氏,但卻認為諸儒之《易》,途雖殊而歸則同,故打破門戶之見,仍以傳注經,廣披博采,兼及象數、義理二家,以持其平,而不專以朱熹為宗,即如蘇軾、朱震、林栗之書為朱子所極力排斥,真卿亦錄之。所以此書乃是廣集前代,特別是宋代不同《易》學流派之說的集大成之作,內容宏闊充實。尤其是作者摒棄學派之爭、門戶之見的治《易》態度和方法,為后世學者所取。唯其將《彖傳》、《大象》附于每卦爻辭之后,與通行注疏頗不一致,受到《四庫》館臣的批評。有明洪武戊辰(1388)務本堂刊本、清《通志堂經解》本、《四庫全書》本。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《四庫易學叢書》亦收入此書。
點校信息 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淵閣)第31冊?經部25?易類 [明]陳士元撰《易象鉤解》介紹 〖易象鉤解〗四...
《周易傳注》七卷。清李塨(1659—1733)撰。塨字剛主,號怒谷,河南蠡縣人。康熙舉人,曾游學南北,與萬斯同交往,晚年授通政學士。師承顏元之學,時稱“顏李學派...
[南宋]朱熹撰《周易本義》說明: 《周易本義》為朱熹著。朱熹(1130——1200),字元晦,亦字仲晦,別號有晦庵、晦翁、云谷老人、滄州病叟等。天資聰慧。十四歲...
〖讀易紀聞〗六卷。明張獻翼撰。張獻翼字幼于,后更名敉。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。一說江蘇昆山人。喜靖中國子監生。為人放蕩不羈,言行詭異。而說《易》卻頗平正通達,篤實...
〖周易爻變義蘊〗四卷。元陳應潤撰。應潤,浙江天臺人,生平不得詳知,《黃華集》錄有此書序,記應潤字澤云,延□間由黃巖文學起為郡曹椽,數年后調明椽,至正乙西(134...
(清)李光地撰《周易通論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周易通論,易類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周易通論四卷,國朝李光地撰。光地字厚菴,安溪人,康熙庚戌進士,官至大學士,諡文貞...
[宋]陳瓘撰《了齋易說》四庫提要 【臣】等謹案:《了齋易說》一卷,宋陳瓘撰。瓘字瑩中,延平人,元豐二年進士甲科。建中靖國初為右司諫,嘗移書責曾布及言蔡京、蔡卞之...
〖易精蘊大義〗十二卷。元解蒙撰。蒙字求我,《江西通志》誤作”來我”,江西吉水人,中天歷己巳(1329)年江西鄉試,與其兄子尚均以著《易》而名于世,兄書《周易義疑...
元代董真卿(生卒年不詳)解說《周易》的著作。15卷。以程、朱《易》說為主,匯集諸家之說,并附以自己的心得見解。全書包括4部分:①《經傳》,編次伏羲、文王、周公之...
學易記,元代李簡撰。《四庫全書》著錄。是書博采子夏《易傳》等64家解《易》之說,一一標示姓氏。其不注姓氏者,則為李簡之新意。撰寫體例大致依李鼎祚的《周易集解》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