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22冊?經部16?易類
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
易源奧義,周易原旨,易類
提要
【臣】等謹案:易源奧義一卷、周易原旨八卷,元保巴撰【案:保巴舊本作保八,今改正】。保巴,字普菴,色目人,居于洛陽。其平生仕履別無可考。是書前有進太子牋,結銜稱太中大夫前黃州路總管兼管內勸農事,不知其終於何官也。牋末不題年月。黃虞稷千頃堂書目稱舊有方囘、牟巘二序,回、巘皆宋末舊人,則保巴當為元初人矣。是書原分三種,統名易體用,本程子之說,即卦體以闡卦用也。朱彞尊經義考載易源奧義一卷,存。周易原旨六卷,存。周易尚占三卷,佚。考陳繼儒彚秘笈中有周易尚占三卷,書名與卷數並符。書前又有大德丁未保巴序,人名亦合。然序稱為瑩蟾子李清菴撰,不云保巴自作。其書乃用錢代蓍之法,以六爻配十二時、五行、六親、六神,合月建日辰以斷吉兇,亦非尚占之本義。序文鄙陋,尤不類讀書人語。蓋方技家傳有是書,與保巴佚書其名偶合。明人喜作偽本,遂撰保巴序文以影附之。不知保巴說易並根柢宋儒,闡發義理,無一字涉京、焦?緯之說,其肯以此書當古占法哉?今辨明其妄,別存目于術數類中,而保巴原書則仍以所存二種著録,庶闕而真,猶勝于全而偽焉。
乾隆四十六年閏五月恭校上。
總纂官
【臣】紀昀
【臣】陸錫熊
【臣】孫士毅
總校官
【臣】陸費墀
〖周易口義〗十二卷。北宋胡瑗(993—1059)口授,弟子倪天隱記述。瑗字翼之,學者稱安定先生,泰州海陵(今江蘇泰縣)人,受范仲淹推薦,由布衣官校書郎,歷官太常...
〖周易新講義〗十卷。宋耿南仲(?—1129)撰。南仲字希道,河南開封人。元豐進士,政和中以禮部員外郎為太子右庶士,遷寶文閣直學士、在東宮十年。欽宗即位,擢尚書左...
[宋]張浚撰《紫巖易傳》書籍介紹 〖紫巖易傳〗十卷。宋張浚(1097—1164)撰。浚字德遠,號紫巖,四川綿竹人。徽宗時及進士第,建炎三年(1129)任知樞密院...
書籍介紹 三卷,明高攀龍著。自序以為,其知易知,其能簡能, 易簡則天下之理得。故詮釋《易》義,每條不過數言。主旨以天下有非易之心,而無非心之易,故貴于學。學之所...
南宋李過撰。十二卷。卷一為《序說》,卷二至卷十二為上下經。缺《系辭》、《說卦》、《序卦》、《雜卦》等部分。詮釋經文往往發先儒所未發。然多處割裂經文,次第顛倒,幾...
宋朱熹(1130-1200)撰,宋朱鑒(1190-258)編。哲學《周易》研究著作,二十三卷。朱鑒字子明,朱熹長孫,以蔭補迪功郎,官至湖廣總領。見《閩中理淵源考...
《日講易經解義》,十八卷,《筮儀》一卷,《朱子圖說》一卷,[清]牛鈕等撰,清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內府刻本。半頁9行,每行18字。大黑口,四周雙邊,雙魚尾。...
[南宋]朱熹撰《周易本義》說明: 《周易本義》為朱熹著。朱熹(1130——1200),字元晦,亦字仲晦,別號有晦庵、晦翁、云谷老人、滄州病叟等。天資聰慧。十四歲...
書籍介紹 三卷,明逯中立著。其書是讀書筆記一類,多采自他人之說,偶以己意論說。但去取較為精審,以義理為主,至“中孚”諸卦,又參用《易緯》卦氣說及值六日七分說。書...
[清]晏斯盛撰《楚蒙山房易經解》書籍介紹 楚蒙山房易經解十六卷。清晏斯盛撰。晏斯盛字一齋,又字虞際,江西新喻人。熙六十年 (1721)進士。官至湖北巡撫。此書凡...